近日,周黑鴨在中國香港H股成功上市,成為年內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食品公司,截至今14日,市值達到154.71億港元。這意味著,周黑鴨一夕之間造就了十幾位億萬富翁:持股66.84%的周富裕夫婦身價高達98億港元,周氏家族其他6位成員持股約8%,市值約11億港元,朱於龍、杜漢武等6位前員工手中股權的價值也飆升到7億港元。
與此同時,周黑鴨的同行如煌上煌、久久丫、絕味食品正在資本的推動下,展開了市場上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他們試圖借助資本的力量,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同時嘗試多渠道的運營,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因此,對于周黑鴨來說,這不僅是個合適的時間點,更是一個發起市場全面“戰爭”的關鍵點。
“周黑鴨”為何中意于中國香港資本市場?
與同行搶灘A股市場不同的是,周黑鴨選擇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券商人士表示,
A股上市的門檻較高,且審核過程頗為漫長,相比來說,在中國香港上市的門檻要低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深交所(深證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煌上煌,久久丫、絕味食品都沒有在A股市場成功IPO。截至目前,新希望投資1.725億元給久久丫,成為后者第一大股東;絕味食品在2014年10月沖擊上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未果后,一直陷入股改和資產重組的泥潭。隨著A股市場政策收緊,PE估值不高,休閑食品企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加大。
事實上,周黑鴨并非不愿意選擇在A股上市。相反,此前關于周黑鴨上市的傳聞也多集中在A股市場,而在2015年上半年,周黑鴨上市的傳聞已經從A股轉投H股。對于這種轉變,業內人士猜想:“具體企業自己怎么考慮難說,但很可能跟
港股時間快、流程簡便、成本低有關,還有就是品牌是不是有國際化考慮,畢竟周黑鴨贊助過變形金剛,有國際化意識。”隨著線下市場愈發趨于飽和,中國香港市場或許是周黑鴨的下一個藍海。
人人湘CEO穆劍認為,“周黑鴨這種品牌的快速鋪開對它一定是有好處的,因為這種草根品牌其實在管理上都不太規范,隨著資本的介入,其實會幫它提升一個臺階,很快就能規范起來,并且還能建立競爭的優勢,擴大規模等。”
上市地的選擇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并配合合理的上市地點將會讓企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那么,中國香港上市為什么如此受內陸企業的青睞?中國香港上市的流程是什么樣的?今天,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中國香港上市優勢
擁有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利于企業建設完善的治理結構
資本市場環境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非常重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較內地資本市場更加規范和成熟。中國香港的資本市場建立時間較長,期間經過了多次大小金融危機和各種政治因素的影響,各種制度和各類資本市場參與主體都在這個環境中不斷的成熟起來,從而不論對投資者還是企業而言都提供了一個寬松、規范、活躍而又不失監管的資本環境。
有助于國內企業在中國香港建立國際化運營平臺
在中國香港上市,有助于內地發行人建立國際化運作平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是中國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流出入不受限制;中國香港稅率低、基礎設施一流、政府廉潔高效。二是,內地發行人可以吸收海外企業對管理、營運及市場開拓的經驗,為企業進軍海外搭建平臺募集及再融資資金更為容易。三是便于內地企業引進海外及國際性投資者。
中國香港上市受政策干預少,上市成功率高
首先,中國香港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高,較少受政策的干預,上市過程較短,條例清晰,程序便捷,較容易獲得審批,可預期性強。并且,中國香港上市的門檻較低,條件更加靈活。比如沒有連續三年盈利規定,控股公司也能上市等。其次,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實行注冊制,交易所就能夠決定企業能否上市;而境內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實行核準制,上市成功率受審核通過率的影響。
集資便利
在中國香港上市,無論以直接融資(如:發行新股或債券等)、間接融資(如:銀行借貸)或以增發新股籌集資金,皆可透過資本市場進行。資金供應充盈、法制完備、富性、市場人為干預少,造就中國香港資本市場集資之便利性。
發行價沒有限制及股權轉讓容易
企業在中國香港市場融資規模以市場確定,發行價沒有任何市盈率限制。企業如果在境內上市,控股股東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才能在二級市場轉讓;企業如果在中國香港上市,發起人的股份鎖定期一般只有6個月。
后續融資極其便利
在中國香港上市6個月之后,上市發行人就可以進行新股融資。自2000年以來,中國香港后續融資額占市場總融資額的比例通常超過50%,此一情況雖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上市熱潮中有所改變。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后續融資渠道再次占有極大比重的份額;這一現象一直到2010年才重新改變成首發上市占主導地位。
擴大國際影響力
中國香港上市將大大提高公司在國際的知名度和企業形象,擴大企業品牌在國際的影響力,有利于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可以讓更多的潛在客戶了解公司及其產品,建立信任度,為公司各項業務開展帶來便利。
大中華地區業務在中國香港證券市場受歡迎
中國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長期以來是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優選市場,而中國香港市場的國際投資者對投資有大中華地區業務之公司特別感興趣。在不久的未來,內地的投資者與資金也會云集中國香港這個“本土國際市場”,其中大的受益者將是在中國香港掛牌上市的各類企業。故擁有中、港、臺業務的企業大都選擇利用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而來港上市,目前已有眾多中國內地企業及跨國公司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
中國香港上市流程
1、重組階段(1-3個月):
-
聘請保薦人、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中介團隊;
-
各中介團隊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評估上市可行性;
-
擬上市公司和各中介機構共同商討及落實上市重組的架構,使適合上市及配合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
2、文件編制階段(2-4個月):
-
會計師編制擬上市公司過去業績及財務狀況之報告;
-
保薦人及各中介團隊分工草擬招股章程各章節;
-
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
3、上市申請階段(2-4個月):
-
若以H股公司形式上市,向中國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準;
-
呈交上市申請表及有關文件予聯交所;
-
回答聯交所就上市之反饋意見;
-
上市科推薦上市;
-
聯交所上市委員會進行上市聆訊。
4、發行上市階段(2-4個月):
-
上市委員會批準上市申請;
-
保薦人連同公關公司向投資者推介擬上市公司;
-
刊發招股章程;
-
接受公眾認購申請;
-
正式掛牌上市,股份開始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