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離岸金融市場
發布日期:2013-06-19 14:02 來源:www.www.cnxwlm.com
現代金融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離岸金融市場
無論是從全球整體金融業的發展角度還是從各個具體的國家(含經濟體)來考察.離岸金融市場及其發展的地位都日漸突出。白20世紀50年代起,離岸金融市場一經產生就以就以驚人的速度超速向前發展。資產規模60年代增K了60倍:由1959年的15億美元發展到1969年的900億美元。存款規模到1979年底達到12450億美元,整個70年代增長了12倍左右。進入80年代以來.盡管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有所放慢:1980-1990年問發展速度比較均勻,以年均20-30%的速度在增長;1990.2000年間平均發展速度為6.4%;但是,離岸金融市場在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中份額已經達到50%左右,集中在離岸市場的財寓在6萬億美元以上。這期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選擇了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戰略.到20世紀末,全球人約已經有近70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自己的離岸金融中心。發達國家希望借助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來建立綜合犁的國際金融市場,鞏固和提高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希望借此發揮地方融資功能;避稅港地區通過實踐也提高了經濟金融產業的發展水平。
中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從金融業發展方面來看,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取得舉世囑目的成就.但是國內金融業發展十分滯后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觀,表現在金融業不僅在國內各產業當中處于劣勢而且在國際比較中也差距明顯。2000年在全國GDP中金融保險業只占到7%左右。即使是國內發達的城市上海,金融保險業的GDP比重在過去10年里也只在10-15%之間波動(2000年高為15.4%,2002年重新又回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降到10.8%)。這一狀況與國際發展趨勢形成巨大的反差: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到九十年代初(1991年)就已經分別達到14.12%,24.96%和lO.84%;中國香港這一指標目前已經穩定在22-2,5%2間。從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角度考察,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經濟貿易增長總是與該國的金融發展水平相一致,大凡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都擁有全球或者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水平不斷提高。到2000年底,在世界排行榜上.GDP和進出口貿易總額雙雙并列第七位:隨后國際貿易地位連續兩年各上升~位,2001年成為全球第六號貿易大國,2002年義將法國甩在后邊。如此快的經濟貿易發展水平必然呼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上升。因此。中國無論是金融業的發展還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都需要離岸金融市場這種“超常規”的發展戰略才能盡快縮短國際著距。
近年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來往日益密切,對外貿易連連順差。巨額順差一方面顯示了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卻使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境內流動性過剩。人民幣作為中國的法定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在與邊境貿易中,一些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和支付,人民幣甚至于在周邊一些國家流通。如果人民幣在境外達到一定的流通規模,就會客觀上要求一個離岸市場來辦理相關業務。借助中國香港與我國的特殊政治關系,可以利用好中國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