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籃球明星喬丹和中國的喬丹體育搞了一個大新聞,12月8日上午,高人民法院對邁克爾·喬丹和喬丹體育之間的商標爭議案件公開宣判,判定撤銷喬丹體育的三個中文喬丹商標。至此,經過長達四年的維權之路邁克爾·喬丹似乎取得了“小勝”。在此之前,喬丹從國家工商總局一路告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結果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真假喬丹“開撕”始末:
2012年2月23號,邁克爾·喬丹以“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先在權利”為由告喬丹體育未經授權擅自使用他人姓名。
2012年3月29日,喬丹體育向泉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反訴訟要求邁克爾·喬丹恢復喬丹體育的名譽,并公開向喬丹體育賠禮道歉。
2014年11月4號,商評委以證據不足為由認為邁克爾·喬丹的申請撤銷理由不成立。
2015年2月,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邁克爾·喬丹的請求。
2015年4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原判,喬丹體育再次勝訴。
2016年12月8日,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喬丹體育的三個“喬丹”商標應該予以撤銷,判令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從新作出裁定。
喬丹體育早在1991年就注冊了“喬丹”相關商標。在2009年,喬丹體育甚至堂而皇之的把廣告打進了NBA賽場。而邁克爾·喬丹直到2012年才對喬丹體育提起訴訟,邁克爾·喬丹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沒有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不禁讓人疑惑。對此,邁克爾·喬丹方面解釋,喬丹本人原來并不知情中國有廠商用他的名字宣傳體育品牌,去年知道這個情況后,才著手準備律師團起訴。
真假“喬丹”可能都不是贏家
雖然邁克爾·喬丹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商標保護意識不強,JordenBrand在市場上的盈利或多或少受到了喬丹體育的影響,畢竟在大多數國人心中,喬丹體育就是邁克爾·喬丹的公司。
在判決之后,喬丹體育發布的官方聲明中,堅稱自己丟的商標只是保護性注冊商標,,真正的業務并不會收到影響。目前不知道喬丹體育是否是為了穩定市場的公關術語,如果真如喬丹體育所說,邁克爾·喬丹這四年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商標域名搶注盛行,企業發現侵權難
不管如何,“喬丹”商標畢竟有一個結果了,雖然有可能只是一劑安慰劑。
但國內還有很多因為搶注商標造成市場流失的例子。老字號的“同仁堂”,在同樣信奉中醫的日本沒有分店,因為“同仁堂”已經被一家日本公司在搶注了。另外“狗不理”、“全聚德”紛紛在日本、韓國被搶注,白白流失了海外市場。
與商標類似,域名在互聯網上代表的就是企業的商標,提到weixin.com大家第一想到的一定是微信,盡管weixin.com的網站和騰訊半點關系也沒有。Weixin.com被用來做微信開發社區的,如果不仔細觀察,一般人很難發現自己用的并不是騰訊的產品。
當年的“真假開心網”事件導致開心網用戶流失,開心網如果能稍微有點品牌保護的意識,也不至于把主動送上門來的kaixin.com拱手讓給人人網,被人人網弄得狼狽不堪。
因此對域名和商標的保護,就是對品牌的保護。
然而互聯網信息繁雜,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篩選出品牌侵權的信息是一大技術難題,今年360發現360貸貸網侵權,并非是360公司主動發現的。對大公司而言發現侵權都有一定難度,可見品牌保護難度不小。
企業注冊商標時如何規避風險?
注冊商標時企業主要面臨兩重風險,一是侵犯他人權益;二是被他人侵權。
要想避免侵犯他人權益,關鍵是不存在主觀惡意搶注商標的情形,可以在設計及申請商標注冊前委托機構進行檢索并咨詢人員的意見。
要想不被他人侵權,建議在企業經營范圍相關類別的商品或服務上盡早注冊自身已經使用或將會使用的商標標識,使得企業自身的品牌得到商標法的保護。同時也可以適當在周邊類別的商品或服務上注冊防御性商標。但需要注意,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